復試
調劑

考研復試 考研調劑

您所在的位置: 主頁 > 教育學 > 中國教育史 >

2024中國教育史考研重要考點:戰(zhàn)國后期的教育論著

來源:考研招生網 zhuyinying 2023-03-02
  中國教育史是教育學考研的重要科目,311教育學碩綜合和333教育綜合都會考核中國教育史。為了幫助同學們全面了解考點,充分復習備考,取得更高的成績,學姐整理出了2024中國教育史考研重要考點:戰(zhàn)國后期的教育論著,快來學習吧!
2024中國教育史考研重要考點:戰(zhàn)國后期的教育論著
  一、《大學》
  (一)概述
  《大學》是《禮記》中的一篇,是儒家學者論述大學教育的一篇論文,它著重闡明“大學之道"一大學教育的綱領,被認為是與論述大學教育之法的《學記》互為表里之作。
  (二)主要內容
  1、三綱領
  《大學》開頭就說“大學之道,在明明德,在親民,在止于至善”。這是儒家對大學教育目的和為學做人目標的綱領性表達。
  (1)“明明德"。就是指把人天生的善性——“明德"發(fā)揚光大,這是每個人為學做人的第一步。
  (2)“親民”。這是高一一步的目標。儒家要求凡事都要由己及人,把個人自身的善轉化為他人、尤其是民眾的善。朱熹認為,“親民"應改作“新民”,解釋為推己及人,使人們去其“舊染之污”,也臻于善的境界。
  (3)“止于至善”。這是大學教育的終極目標。指每個人都應在其不同身份時做到盡善盡美。
  “三綱領"表現(xiàn)了儒家以教化為手段的仁政、德治思想,是一個要求由低到高,內涵由簡單到復雜,活動由自身到他人以至群體社會的過程,層層遞進,表現(xiàn)了很高的道德要求、較強的邏輯性和可行性。
  2、八條目
  為實現(xiàn)“三綱領",《大學》進一一步提出“八條目”,即八個步驟:格物、致知、誠意、正心、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
  (1)格物、致知。是對先秦儒家學習起點思想和知識來源思想的概括,被視為“為學人手”或“大學始教"。格物指窮盡思維之理,學習儒家“六德"“六行”“六藝”之類,致知則是在格物基礎上的提高,指獲得知識,旨在綜合得到最后的啟迪。
  (2)誠意、正心。誠意是指深人人的意志與情感之中,不自欺,人的意念和動機要純正。正心是指不受各種情緒的左右,始終保持認識的中正。區(qū)別在于:誠意主要指人的意念、動機的純正;正心則要求擺脫情緒對人認識和道德活動的影響。
  (3)修身。是人的一種綜合素養(yǎng)形成過程,是人品質的全面養(yǎng)成。
  (4)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是個人完善的最高境界,其中心環(huán)節(jié)是"修身”。齊家是從修身自然引出的,治國是齊家的擴大和深化,而平天下又是治國的擴大。
  “八條目”表現(xiàn)出較強的邏輯性,體現(xiàn)了循序漸進的原則。
  二、《中庸》
  (一)概述
  《中庸》也是《禮記》中的一篇,主要闡述了先秦需家人生哲學和修養(yǎng)問題。
  (二)主要內容、
  1、“尊德性”“道問學”
  《中庸》指出,人們可以從兩條途徑得到完善。
  其一是發(fā)掘人的內在天性,進而達到對外部世界的體認,這就是“尊德性”,或者“自誠明,謂之性”。
  其二是通過向外部世界的求知,以達到人的內在本性的發(fā)揚,這就是“道問學”,或者”“自明誠,謂之教"。
  無論是"尊德性”還是“道問學",都說明人是通過向外求知以完其本性,向內省察以有助于求知,來完善自身的。
  2、“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”
  (1)含義
  《中庸》對學習過程進行了闡述,“博學之,審問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篤行之”,把學習過程具體概括為學、問、思、辨、行五個先后相續(xù)的步驟。這一表述概括了知識獲得過程的基本環(huán)節(jié)和順序,是對從孔子到荀子先秦儒家學習過程思想一學、思、行的發(fā)揮和完整表述。
  (2)與朱熹的關系
  學、問、思、辯、行被后世學者引為求知的一般方法與途徑。朱熹曾稱之為“為學之序”,列為《白鹿洞書院揭示》的重要規(guī)定。
  三、《學記》
  (一)概述
  《學記》也是《禮記》中的一篇,是中國古代最早(也是世界上最早)的一篇專門論述教育、教學問題的論著。因此,有人認為它是“教育學的雛形”。是先秦時期儒家教育和教學活動的理論總結。
  (二)主要內容
  1、教育作用
  (1)教育與社會:“建國君民,教學為先”,"“君子如欲化民成俗,其必由學乎”。即興辦學校,推行教育,培育人才,以教化人民遵守社會秩序,養(yǎng)成良風美俗。
  (2)教育與人:“玉不琢,不成器;人不學,不知道。”即把教育的過程比喻成一種對人性進行加工,雕飾的過程。教育通過對人有目的、有計劃的培養(yǎng),使每個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智慧,懂得去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安定。
  2、教育制度與學校管理
  (1)學制:《學記》說:“古之教者,家有墊,黨有庠,術(遂)有序,茵有學。”它以托古的方式提出了從中央到地方按行政建制建學的設想。
  (2)學年:《學記》把大學教育的年限定為兩段、五級、九年,第一、三、五、七學年畢,共四級,為一段,七年完成,謂之“小成"。第九學年畢為第二段,共一級,考試合格,謂之“大成”。由此,可以看到古代年級制的萌芽。
  (3)視學與考試:天子須參加開學典禮,定期視察學宮以體現(xiàn)國家對教育的重視;學生學習過程中,規(guī)定每隔兩年進行一次全面考查,包括學業(yè)成績和道德品行,不同年級有不同要求,體現(xiàn)了循序漸進、德智并重的特點。
  3、教育教學的原則
  (1)預防性原則。“禁于未發(fā)之謂豫”,要求事先估計到學生可能會產生的種種不良傾向,預先采取防止措施。當不良傾向已經發(fā)生甚至積習已深時再做教育引導,就會格格不人而備感困難。
  (2)及時施教原則。“當其可之謂時”,“時”即按照學生的年嶺特征和心理狀況安排適當?shù)慕虒W內容。掌握學習的最佳時機,適時而學,適時而教。
  (3)循序漸進原則。“不陵節(jié)而施之謂孫”,“雜施而不孫,則壞亂而不修”。“節(jié)”主要指教學內容的先后次序,“孫”主要指教師的教學要符合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和邏輯結構。教學必須遵循一定的順序,如果雜亂施教而無合理的順序,其效果將適得其反。
  (4)學習觀摩原則。“相觀而善之謂摩”,學習中要相互觀摩,相互學習,取長補短。要在集體中學習,借助集體的力量進行學習。否則,“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”。
  (5)長善救失原則。“學者有四失,教者必知之。人之學也,或失則多,或失則寡,或失則易,或失則止。此四者,心之莫同也。知其心,然后能救其失也。”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四種缺點,即貪多務得,片面專精,浮躁輕心,畏難不前。因此,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心理差異,幫助他們發(fā)揚優(yōu)點,克服缺點。
  (6)啟發(fā)誘導原則。“君子之教喻也”。教學要重啟發(fā)誘導,注意“道(導)而弗牽”,教師引導,但又不牽著學生鼻子走;“強而弗抑”,督促勉勵,又不勉強、壓抑;“開而弗達",打開思路,但不提供現(xiàn)成答案。《學記》以為,懂得啟發(fā)的教師,才算是懂得教學的教師。
  (7)藏息相輔原則。“藏焉修焉,息焉游焉”“時教必有正業(yè),退息必有居學”。所謂“藏",即正課;所謂"息",即課余。既要有計劃的正課學習,又有課外活動和自習,有張有弛,讓學生勞逸結合。
  (8)教學相長原則。"是故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故日教學相長也。”“教學相長”的本義僅指“教”這一方的以教為學,它說明了教師本身的學習是一種學習,而他教導他人的過程更是一種學習。后引申為教學過程中教師、學生雙方的互相促進、共同提高的過程。
  4、教育教學的方法
  (1)講解法。講解應當“約而達"(即語言簡約而意思通達)。“微而臧”(即義理微妙而說得精善),"罕譬而喻”(即舉少量典型的例證而使道理明白易曉)。
  (2)問答法。教師的提問應該先易簡、后難堅,遵循問題的內在邏輯。而問答則應該隨其所問,有針對性地作答,恰如其分,適可而止,無過與不及。
  (3)練習法。根據(jù)學習的內容安排必要的練習,更有規(guī)范地且逐步地進行練習。
  (三)評價
  《學記》的出現(xiàn)標志著中國古代教育思維專門化的形成,是中國教育理論發(fā)展的良好開端。它為中國教育理論的發(fā)展樹立了典范,其歷史意義和理論價值十分顯著。
  四、《樂記》
  (一)概述
  《樂記》是《禮記》中的一篇,是先秦儒家專門論述樂教的論著,主要論述了藝術的一般問題和樂的教化問。一一般認為,《樂記》的作者是孔丘的再傳弟子公孫尼,出現(xiàn)于戰(zhàn)國初期。它的出現(xiàn)意味著儒家樂教思想的成熟,反映了儒家"仁政"“德政"的政治思想。
  (二)樂的內涵和作用
  1、內涵
  儒家的樂教既是藝術教育,更是道德教育、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。
  2、作用
  (1)人的陶冶和感化:使人認識深刻,情感豐富。
  (2)國家政治與倫理:維護社會安定,凈化社會風氣。
  本文內容由學姐手動整理,供同學們參考!
  以上就是有關【2024中國教育史考研重要考點:戰(zhàn)國后期的教育論著】的相關介紹,23考研備考已經告一段落,24考研的小伙伴們可以開始了解相關情況,收集考研資訊,制定備考計劃了!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,都可以登陸考研招生網查閱,超全資訊等你了解!
  另外,學姐還為2024考研的同學們準備了豐富的備考禮包,包括真題資料、心得經驗、高分筆記、擇校推薦等,免費名額數(shù)量有限,點擊下方藍色圖片速度領??!
相關閱讀
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的內容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(yè)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(lián)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。

2024考研必備資料+學習計劃表

  • 考研公共課復習規(guī)劃
  • 考研數(shù)學三歷年真題
  • 英語常見易混淆詞匯
  • 考研英語核心詞匯
  • 考研英語真題及答案
  • 考研政治真題及答案
推薦閱讀